“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这句话一直是指引我工作的方向。作为一名眼科护士,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因为“看不见”而脾气暴躁,甚至有个别患者对治疗还抱有抵触和消极的情绪。这不,病房5床的李阿姨正是这样一位,让我们“望而生畏”的患者。
李阿姨是一位急性青光眼患者,因为疾病引起的头疼、呕吐,加之视物模糊使得她脾气极为暴躁易怒,我们甚至不敢过多的与她交流,生怕一不小心就招惹一顿不快。可就是这么一个“炮仗脾气”的人,这两天却突然变得安静起来,整个人蔫蔫的,没什么精神,叫她测眼压也会有抵触的情绪。作为一名护士,我深知对于像李阿姨这样的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影响。于是,一个中班,我忙完手里的工作,借着给她测量生命体征的机会,主动与她攀谈起来。
“阿姨,您平常晚上都在家做些什么呀?”我试探性地问了问。
“看电视嘛,还能干啥。”阿姨瞥了我一眼,懒懒地说道。
“那您平时在家看电视是习惯开着灯看还是关着灯看?”我耐着性子继续试探性地问道。
“开不开灯有啥关系。咋?不开灯还把我眼睛看坏了?”阿姨显得有些不耐烦,摆弄着手里的遥控器,冷冷地回应了我一句。
我看她虽有不快,但句句有回应,于是耐着性子不急不躁地说:“阿姨,这您还真说对了。长时间在昏暗的环境中用眼是会诱发青光眼的。”
说到这里,她突然放下手里的遥控器,身子微微向我这边侧了侧。见此情形,我顺势说道,“在黑暗环境下,我们的瞳孔会为了适应低光照而自然散大,而对于有青光眼潜在危险因素的人来说,瞳孔散大可能使周边虹膜堆积在房角处,房角会进一步变窄或关闭,造成房水流出障碍,从而引起眼压急剧升高,出现眼部疼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
说到这里,阿姨已经直起身子坐在床上,自言自语说道:“这么严重啊!”我认真的冲她点点头。趁势又询问道,“阿姨,我看你这两天没什么精神,是有什么心事吗?可以和我说说吗?”
李阿姨轻叹一声,缓缓说了起来。原来李阿姨的老伴儿每周要做三次透析,孩子不在身边,家里家外,大事小情都指着她操持。平时她身体很好,用她自己的话说,一颗药都没吃过,这次不知道怎的突然得了青光眼,并且从医生那得知这个病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致盲,她突然不知道以后该怎么生活。
听了李阿姨的讲述。我握起她的手,轻轻拍了拍,说道:“李阿姨,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病。再说,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见病,它虽然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但并不是说每一个得了青光眼的人就都会变成盲人。随着医疗的发展,我们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精进,只要您配合医生的治疗,将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就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持现有的视力及视野,以后也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那这么说我不会变成瞎子了?”阿姨扬起声音问道。
“嗯!”我点点头应道,“咱这发现的比较及时,只要你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以后也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的。”
说到这儿,阿姨忽的拉起我的手说:“谢谢你小成护士,这几天我总想着要是我哪天看不见了,老伴儿可咋办呀。从明天起,我一定听医生、听护士的话,好好治病。”正说话间,阿姨电话响起了铃声,我关上病房门,退了出来,隔着门我听见她高亢的声音,“我过两天就回来了,你管好自己,别瞎操心我......”
听着这大嗓门,我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不少,我打趣着对自己说道,今晚“话疗”小有成果。
这之后几天,李阿姨对治疗的配合度变得相当高,病情也逐渐趋于稳定。最重要的是,她的心态也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
从此事件中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躯体治疗。善于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建立重塑自我价值的信心,使他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重拾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我想,这就是护理的价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