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家庭里就像一座大山,在患者的世界里,生命所呈现的底色似乎都是悲伤的、压抑的、亦或是绝望的。而护士,这个在医疗体系中隐藏于医生背后默默付出的群体,被人们称为燕尾上的无名英雄,我亦深知,护士的职责就是:守望生命,传递温暖。
曾几何时,对于刚步入心胸外科临床工作年限并不长的我来说,内心常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科室病人病情危重,生命体征随时可能发生变化,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操作,但哪怕前一秒把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但实际上面对科室病人病情的急剧变化,自己还是会手足无措,医生说一步自己做一步不会提前去预设自己的班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潜在的危险,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让我生出了一种退缩和畏难的心理,让我不断地去怀疑自己,不断地去质问自己:“我是否真的可以?”“我可以在病人病情急剧变化的一瞬间做到不自慌阵脚吗?”“我可以在抢救病人时做到和医生配合紧密,相辅相成吗?”“我可以准确及时的发现病人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即刻联想到潜在的问题,采取护理措施,而去避免病人的病情发生恶化吗?”“我可以吗?”这是自21年2月始步入心胸外科科室大门到如今工作快满三年的我,一直在内心问自己的问题。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几年来,自己也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从错误中不断反思,确实也不像刚开始工作时茫然无措,但总感觉内心缺少一股劲,缺少一种把自己不断向前推的力量亦或支柱,当然我也深知,焦虑无用,唯有行动。而《唤醒护理》这本书犹如及时雨般的来到了我的面前,这本书中,张中南老师列举了无数个临床上的案例,通过这些简短而又寓意深刻的案例,向我们阐述了现今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警醒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整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的就是张中南老师提出的人本位整体护理:“就是指在诊治伤病的同时,观察、判断和处理病人伤病的反应,尽量满足和缓解伤病或治疗过程给病人在情感、心理、功能等整体方面所带来的个性化需求和改变。”他把护理人员描述成医生的哨兵,战斗中的侦察兵,虽不是主力作战部队,却可以发现敌情,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是病人的守护神,时刻看护病人,及时发现问题,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本位护理如此重要,指明了我今后工作需要努力和改进的方向,拜读完心里始终萦绕着一个念头:我的存在很重要!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要学习的还有更多,“我很重要”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还要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以我微光,点亮生命之光。
无独有偶,这也让我不禁回忆起自己来科室上的第一个夜班,是和我的带教老师刘亚琴老师一起值班,至如今,虽已经上过很多次的夜班,但对于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仍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怀。我记得那是一个心脏术后的女病人,当时身为培训生的我,经常给阿姨做一些基础性的操作:扫床、做雾化、接液体、换液体,也会在巡视病房、交接班时偶尔和她说几句家长里短的话。因为是自己步入科室以来面对的第一个心脏手术的病人,所以从其入院、手术、进ICU、搬至普通病房、即将出院的这些日子中,自己也在不断地关注阿姨的病情,翻病历、询问其主管医生她的病情进展,向科里其他老师请教有关心脏方面的问题等等。而令我记忆犹新的事情就发生在某天的下午,当时护士长正组织大家在医生办公室进行一月一次的科室学习分享会议,结束后不久,有老师在巡视病房时,发现其呼之不应,然后迅速呼叫病房医生和护士参与抢救,建立静脉通路、插呼吸机,主管医生和我们其他的老师一起推病人下楼做头颅CT,整个过程他们配合的极为紧密有序,CT结果显示这个病人发生了脑梗,急请神经外科的大夫会诊,其建议进行溶栓治疗,但考虑到病人刚做完心脏手术,药物剂量也是控制在极低的、相对安全的范围,但溶栓结束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这个病人的心率从90几,110几,迅速升到200多次每分,血压用心电监护仪测了几次也测不出来,前一秒还清醒的病人又立刻转为呼之不应的状态,全身湿冷,病人病情的急剧变化,让当时从未上过夜班、从未接触过这种严峻情况的我不知所措,但幸好有我的带教老师和医生在场,主管医生迅速下达口头医嘱:静脉推一只肾上腺素,和其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现在想起来自己当时加药的手都是颤抖的,但我也知道这种时候不能掉链子,要稳住,经过了快两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很遗憾,这个阿姨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这是自己人生第一次经历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从自己的身边迅速的流逝掉,那段时间,全科上下对阿姨的病情都很关心,以下思考也仅代表我对当时的自己乃至如今的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早一点发现这位阿姨病情的微小变化,哪怕是饭量的减少、亦或许是和身边的人说话时语气语调的微弱变化等等,故事的结局是否就会有所不同。“没有长亭古道,没有折柳送别,在一个稀松平常的早晨,有人永远的留在了昨天。”
而张中南老师所提出的转变我们的护理观念可以说是上述我所反思内容的具象化表达,给了当时的我一个答案,而遗憾的是而今的我才迟迟明白:明白了我的工作很重要、我的存在亦是如此。还要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进行转化,从我真的可以吗?转化到我如何可以做到?这样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就更容易形成一致,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执行医嘱,还要去判断病人的自理能力,观察病人的身心状况,他在书里曾说到:“早期观察不容忽视,当病人病情刚开始恶化,生命体征仍属正常时,护士就应及早发现,如病人的疼痛是否加重、饭量是否减少等,报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者预防重大并发症,加快身体恢复,让患者感到放心和满意。”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高度关注病人,减少不确定性,最大限度满足和缓解疾病的治疗过程,给病人带来的情感、心理、功能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和改变。这种理念渗入细微到临床工作一点一滴的指导,让焦虑迷茫的我仿佛看到了新的入口,不再无措,知道了要从点滴入手,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前途很远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会有路,就让我们坚定的前行吧,相信路的尽头总会有梦想挥手相迎的日子。同时我也深知,护理这条道路充满了泥泞和艰苦,我们24小时的待命,就是为了抵挡每一次危险的来临。我们始终甘之如饴,虽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我坚信任重而道远。春华秋实,虽万里路遥,但我坚信,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尽管黑夜漫长,但仍有天使在行走。
心胸外科 张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