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检查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肺结节在CT中被检出,由于外周型肺结节周围血供较少,体积相对较小等客观原因,很多外周型肺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2cm)难以影像学确诊,支气管镜也往往鞭长莫及,而目前的肿瘤精准治疗必须要求获得病理学依据。
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以胸痛、咳嗽、咳痰入院,CT示左肺上叶外周高密度影,贴于胸膜下,直径1.5cm ,多考虑炎性。呼吸科王波医生认为患者年龄较大,不能完全排除肿瘤,并立即联系超声科郑瑜主任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进针一次穿刺取材,病理诊断为原位腺癌。
一位49岁女性患者,在体检中意外发现右肺上叶结节,复查CT后提示右肺上叶磨玻璃样结节,不能除外占位性病变,病人和家属都非常紧张。结节大小仅8mm,且贴于胸膜下,单纯影像学很难定性,而且结节很小,穿刺难度高,超声科郑瑜主任反复评估,并与白洁、王波医生现场讨论,选择了有效的进针路径,进针一次穿刺取材,病理诊断为结核肉芽肿。
在超声引导下外周肺结节穿刺中,直径1.5cm以下的肺结节,往往只有一次进针机会,穿刺引起的微气胸会“摭盖”肺结节的超声影像,穿刺活检阴性意味着需要行第二次穿刺活检,增加患者创伤,增加额外支出,这对操作医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这类结节的定性,对临床治疗则是至关重要。
我院超声科郑瑜主任团队经过不懈的探索、实践与积累,综合应用高分辨率高频超声、超声造影、SMI魔镜成像等技术,结合CT图像,对结节进行全面评估,找出最佳进针路径,目前已完成136例超声引导下外周肺结节及胸膜活检,最小的肺结节直径仅0.8cm(近似黄豆大小),93%取得了满意的病理结果。
目前在我院,对于贴近胸膜的肺部病灶,利用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已成为获得病理结果的首选方法,效果良好,基本无严重并发症,为很多肺癌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为良性结节早定性早放心。这项技术的突破,特别感谢我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CT室团队的大力支持与强力保障。
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定位准确,监测实时,无辐射,并发症少等优点,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组织学诊断以让后续治疗有的放矢。
适应症:
1.周围型肺部占位性病变,贴近胸膜,病变的表浅部位无含气的肺组织
2.影像学检查疑为肺部恶性肿瘤且超声能显示,不宜手术/拒绝手术者
3.已证实的肺外周型肿瘤,行支气管镜检查失败者
4.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为化疗/放疗方案需明确病理组织学分类者
5.原发部位不明确的肺部转移癌,需了解组织来源
6.肺部炎性包块,临床治疗前需明确诊断者
7.胸壁,胸膜病灶者
禁忌症:
1.患者出血性疾病或近期严重咳血者
2.严重肺气肿,心肺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者
3.肺部病变,可能是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瘤、动静脉瘘等
4.剧烈咳嗽,不能控制,不能合作者
5.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活动性大咳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