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咱们的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的习俗更是让节日充满了烟火气。但美味背后可能藏着“刺客”!枣核、骨头、绳子等异物混入粽子,稍不注意就可能划伤食管、堵塞气道。收下这份防异物指南,安心过端午!
常见风险
1.枣核、坚果碎
豆沙粽、大枣粽中枣核易被糯米包裹,咀嚼不充分误吞可能划伤肠胃。建议吃前掰开粽子检查,老人儿童需格外注意。
2.肉粽骨头
排骨粽、鸭腿粽若骨头剔不干净,尖锐骨渣易刺穿消化道。吃肉粽时仔细辨别,小口慢嚼,发现骨头立即吐出。
3.粽叶碎屑、绑绳
粽叶边缘粗糙或破损,包粽时绳子脱落,都可能混入粽子。蒸煮前检查粽叶完整度,食用时留意有无硬物,绑绳务必解开再加热。
4.适量食用:
粽子由糯米制成、碳水化合物多,是高升糖指数食物,且粘性较大,不易消化。儿童、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量食用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应适量品尝。糖尿病患者尽量选择杂粮粽子,不宜多吃,并控制好摄入总量。
吃粽子为啥易噎到?
误吞枣核等异物,或者进食期间发现松动的牙齿或假牙脱落不见后,如有任何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停止进食,且尽快到21点游戏规则 急诊就诊,由医务人员进行病情评估、异物排查,根据诊断结果决定进一步处理。确诊有异物嵌顿后,需要尽快取出异物。取出异物的方式根据情况可采用喉镜、或消化内镜等。如有严重感染、食管穿孔等情况,可控制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异物取出。
别乱用这些错误方法!
1.靠继续进食将异物咽下,如大量吃馒头,吃韭菜等。这样可能把异物推向更深位置或扎破食管引起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2.吃醋试图软化异物,这种方法对异物无效,还可能会刺激受损的食管黏膜。
3.喝导泻剂试图将异物通过腹泻方式排出,这对于尖锐异物嵌顿的情况,不能起到有效缓解,如服用过量可能引起局部感染加重等情况。
端午安康,安全先行!转发这份指南,提醒家人朋友吃粽时多留心,让美味与健康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