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普三科收治一名12岁、男性、左下肢动静脉瘘患儿。该患儿自出生时即发现左下肢皮肤潮红,无疼痛等其它不适。于1岁半时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瘤”,并给予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无明显改善。随年龄增长,患儿左下肢皮肤潮红范围逐渐增大,并出现左下肢较右侧明显增粗、增长,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曲张。且近1年来出现跛行。
患儿入住我院后,普三科主任田立民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诊断为“左下肢动静脉瘘”,并积极安排行左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左下肢动静脉瘘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患儿患肢皮温明显降低,皮肤潮红渐褪去恢复正常肤色,患肢静脉氧分压较前明显降低。
动静脉瘘指动静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此异常通道称为动静脉的瘘口。先天性动静脉瘘是由于胚胎的中胚层在发育演变过程中,动静脉残留的异常通道而引起。病变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一般多见于四肢,常累及许多细小动静脉分支,瘘口具多发性,病变常呈弥漫性。瘘口细小时一般无血管搏动和杂音,动脉造影也经常难以观察到瘘口所在。其临床表现有:㈠肢体增长、增粗过度发育;㈡皮肤胎痣、温度和结构的变化;㈢静脉曲张、溃疡和坏疽。一般可分三型:①干状动静脉瘘②瘤样动静脉瘘③混合型。
先天性动静脉瘘在诊断和治疗上均有一定困难。该病的手术治疗为我院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