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我院麻醉科在骨一科脊柱侧弯矫形术中成功实施了术中唤醒、自体血回收及BIS(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等三项新技术。
患者女性,12岁,体重32kg,患有严重脊柱侧弯畸形,全脊柱呈“S”型,预计术中出血量多,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特别是为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术中要求麻醉者唤醒患者以便术者进行神经检查。由于检查时患者手术尚在进行中,处于放置气管导管的情况下,既要减少手术创伤及气管导管对患者的不良刺激,还要患者能尽快清醒配合检查,麻醉深度要求很精准,难度相当大。
在麻醉科崔晓岗主任医师、冉红副主任医师等同志共同努力下,患者麻醉过程平稳顺利,并在术中应用最新BIS监测系统对麻醉深度进行动态监测,使患者的麻醉深度始终处于最佳可控深度。当术者根据需要,要求对患者进行唤醒时,麻醉者根据监测及时调整麻醉深度,患者很快清醒,能够对术者口令产生抬腿、动脚等指令性反应,同时患者没有产生疼痛、呛咳等不良反应。完成预期检查后,随即再进入适当的麻醉深度继续手术,直至手术顺利结束。
在此例手术中,麻醉人员尽管应用了控制性降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中出血,但由于手术创面大,仍然有大量出血和渗血。麻醉科应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将吸引器的血液以及纱布中清洗出的血液经过收集、抗凝、过滤、储存、分离、浓缩等步骤后输入患者体内共约700ml浓缩红细胞悬液,大大减少了库存血的输入量。术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全送入重症医学科。据悉,患者目前病情稳定,已回骨一科病房继续治疗。
术中唤醒对麻醉深度的控制要求很高,而BIS监测系统可以很好预测麻醉药物代谢清除和麻醉的苏醒情况,是监测镇静深度的良好指标。该类型手术出血量大,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可以收集病人术中丢失的自体血,经过适当处理后回输给病人本人,可以避免输入库血,减少了输血的并发症。以上三种新技术在我院均属首例,标志着我院麻醉科的技术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
(麻醉科 吴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