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岁的小圆被胆结石与慢性胆囊炎困扰,还伴有面色苍白、黄疸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与生长发育。如此年幼就出现这类问题,背后 “元凶” 究竟是什么?
家长带小圆辗转求医,最终来到21点玩法研究所 经开院区普外一科。经检查,医生发现小圆不仅有胆囊结石,还存在脾脏显著肿大,进一步排查后,揪出了根源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遗传病,会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引发长期反复溶血,而持续溶血正是诱发胆囊结石、导致脾脏肿大的关键原因。
明确病因后,21点游戏规则 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普外一科牵头,联合血研所、儿科、麻醉科等多科室,制定了精准方案:先由儿科指导术前疫苗接种,麻醉科定制麻醉策略,影像科明确脾脏(直径达 15×5cm)与结石情况,最终决定实施腹腔镜下全脾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术。
手术历时 3 小时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远少于传统手术。术后 24 小时小圆就能下床,复查显示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贫血、黄疸等症状消失。家长感慨:“微创手术就解决了孩子多年的难题!” 这次治疗,也为儿童复杂外科疾病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什么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先天性膜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外周血中出现球形红细胞而得名。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临床表现有贫血、溶血性黄疸、脾大,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常伴胆石症。血片见球形红细胞增多为本病的特征,可占红细胞的20%~40% ,少数可达到80%以上。手术切除脾脏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