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科间协作,提升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精准度,近日,21点玩法研究所 经开院区消化内科与放射科联合举办了一场交流讨论会。两科室医护人员齐聚一堂,围绕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伊始,经开院区消化内科唐海灵主任表示,影像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另一双“眼睛”,消化内科与放射科在日常临床诊疗工作中密不可分,希望通过此次深入学习交流,进一步加强两科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不断提高诊疗实力,达到“1+1>2”的效果。
此次讨论会上,放射科邬小平主任,董燕副主任,马鸣岳副主任及刘晓岚医生针对放射科开展的如X线、CT、MRI等影像检查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病例资料进行专业解读,结合影像特征分析病变的位置、形态、累及范围及可能的病理性质,同时分享了影像诊断中的关键鉴别要点。邬主任表示近年来放射科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工具,尽可能缩短诊断时间,减少检查成本,使患者利益最大化。随后,消化内科唐海灵主任针对消化内科日常开展的电子胃肠镜,超声内镜,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等内镜相关诊疗项目进行系统介绍,唐主任表示内镜技术是消化道疾病诊疗的“核心利器”,内镜技术的进步让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更加精准、微创。不断提升操作技术的同时更要让更多患者了解内镜检查的重要性,对于胃肠道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
在互动讨论环节,两科室医护人员围绕病例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诊断依据的互补性、治疗方案的优化方向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见解,不仅明确了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思路,更梳理出“临床症状引导影像检查、影像结果反哺临床决策”的协作路径。
此次跨科室联合讨论会,搭建了学科间常态化交流的平台,打破了学科壁垒,让“临床思维”与“影像思维”实现深度融合。未来,两科室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开展此类互动活动,以多学科联合的模式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