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与云朵交织的惬意春日里,4月26日,由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会主办的第三届“健民杯”妇产科学病例分享大赛长安区域赛在千年古都西安拉开帷幕。大赛于2024年8月启动,前期经过病例征集和病例初审,最终有来自河南河北重庆陕西的31名选手入围,我也有幸进入区域赛。回想这次备赛的心路历程,真的是对耐心和意志力的一种磨练。
一、八份病历,一份执着
“患者住院八次的所有病历,全部调出来”,李冰琳主任的声音不容置疑。我愣在原地,这只是一场比赛,值得这样大动干戈吗?但很快,我就明白了她的用意。那段时间,下班后的办公室成了我们的“战场”。一页一页翻遍患者五年间的八次住院记录,从入院评估到出院小结,从用药记录到护理日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甚至亲自拨通患者的电话,询问治疗过程中的感受、用药后的反应、康复期的变化。“病例不是流水账”,她说“而是医生思考的轨迹。每一个决策背后,都该有据可依”。
二、打磨,再打磨
PPT改了又改,病例讲了又讲。李冰琳主任的要求近乎苛刻。“这个诊断依据不够充分,再查文献”,“治疗方案的调整逻辑不够清晰,重新梳理”,“患者的心理变化呢?医学是治'病',更是治'人'”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雕刻师,而她要求我不仅雕出形状,还要让每一道纹路都有意义。比赛前夜,我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病例的细节。
三、十分钟的绽放
站上演讲台的那一刻,当我开始讲述,那些熬过的夜、翻烂的病历、反复推敲的诊疗逻辑,突然变成了最坚实的底气。十分钟里,我不只是在汇报一个病例,而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医疗故事,有波折,有抉择,有温度。评委点头的瞬间,我忽然明白:我们之前深挖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在为这份真实背书。
四、第四名之后
“三等奖,第四名!”,当我把成绩告诉李冰琳主任时,她笑得很开心,但我知道,这个成绩于她而言,不过是水到渠成。比赛的真正意义,从来不是那个名次,而是我们是否对得起病历里记录的每一个生命瞬间。
比赛落下了帷幕,但对医学的打磨不会终止。那八份病历教会我: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不厌其烦的执着。每一次的比赛都是一种新的挑战,都能让我开拓眼界,更是学习他人临床诊疗及综合分析能力的最好机会。回头看那些痛苦的磨练如今也变得无比绚烂,都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