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答案:显而易见,名称不同
普通片药盒上只标明阿司匹林片
肠溶片在药盒上的药品通用名为阿司匹林肠溶片。
黄金答案:普通片和肠溶片属于片剂的两种剂型
普通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圆形或异形的片状固体制剂,又称压制片或素片。服药后药片会在胃液的作用下崩解并吸收,是片剂中最普遍的一种剂型
肠溶片:系指在普通片外用一层由特殊材料进行包衣制成的片剂,包衣通常为肠溶性材料,耐酸,所以肠溶片在胃部不易崩解,而是在小肠碱性环境下才会被溶解吸收。
所以由于二者的制药工艺不同,在体内的吸收部位也有所不同。
王者答案: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拥有百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广泛应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方面。近些年,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被发现,主要表现在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使得阿司匹林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常用药。
由于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对胃部的损害,若直接刺激胃黏膜,不仅破坏了黏膜上皮细胞层,还会分解黏液层,从而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另一方面,阿司匹林进入体循环后,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功能,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可以调节胃肠道血流、刺激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合成及分泌而保护胃黏膜的物质,前列腺素功能减弱,也丧失了对胃黏膜的保护,长期服用的患者易引起消化道损伤。
阿司匹林肠溶片,由于包裹着一层耐酸的肠溶包衣,使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保持不被崩解和释放,进入肠道后,药物在弱碱性环境下肠溶衣逐渐溶解,药物崩解和释放,并经肠道吸收,发挥药效,从而降低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及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正是由于阿司匹林吸收部位的不同,在服用方式和时间上也略有区别。对于阿司匹林片,为了减轻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一般建议患者在饭后服用,从而降低胃部的不适;阿司匹林肠溶片则建议在空腹状态下服用,可使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缩短,避免其由于在胃内逗留时间过长而产生刺激作用,达不到肠溶包衣的目的。
药师温馨提示:
Ø 胃黏膜损伤是阿司匹林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所以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时候,宜选用肠溶片。
Ø 服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