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护士,从事护理工作至今已10载。在这个岗位上,我经历了太多的感动与骄傲。 四月的一天,我们耳鼻喉头颈外科收住了一名鼻中隔偏曲的女性患者。她看上去有些过分的胆怯,那份胆怯和她39岁的年龄极不相符,她的言语更是非常的谨慎,似乎每说一句话都要斟酌许久,还时不时望望自己的母亲。我们原以为病人是太过紧张,就带她到病房休息,希望能缓解她不安的情绪。随后和她的母亲聊了起来,听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她们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直到父亲的意外去世,那一年她6岁。从小就把父亲视为自己的天,那么依恋,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对她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同龄孩子的讥笑,冷嘲热讽让她渐渐孤僻起来。成人后几次不顺利的恋爱经历更加让她心灰意冷,从此厌世、暴躁。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可诊断结果令这位坚强的母亲悲痛欲绝:狂躁型精神分裂症,这一年她25岁。至此,母亲再没有离开过她身边。听到这里,我和同事们心中有说不出的酸楚。这位母亲说:没什么,一切都过去了,现在她靠吃药控制的还算好,你们别怕她,她挺懂事的。了解病情后,护士们在底下窃窃私语,言语中透出了担心,护士长知道病人的特殊情况后,非常重视。立即走入病房对她做了评估并在晨会上叮嘱护士:“病人现在稳定期,不要有言语激惹,责任护士要重视此患者的心理干预问题及手术耐受问题”。从这之后,责任护士小佳每天下班前都要去病房看看她,哪怕只是打个招呼,就这样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特别考虑到病人家庭的经济状况,最终决定用局部麻醉。可我们最担心的是局麻手术能否适合她,因为手术全程都需将其头部遮盖,长时间的黑暗状态下会使她不安吗?她会配合吗?会有什么意外吗?为此,责任护士小佳和她详细讲解了手术过程,并模拟术中的体位,遮盖暴露部位的程度等,让她提前感知、适应。她看出了我们的顾虑说:“放心吧,我行的,我会坚强”。果然,她做到了,看着她步履轻松的回到病房,我们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因为鼻部术后需进3天流食,这让她感到不满。本身嘴馋的她,在术后第一天就开始闹情绪,和母亲大声吵了起来。我们闻讯赶到病房,只见她站在床边,手不停地晃着床档,哭的声嘶力竭。而她母亲无奈的站在床边,眼噙泪水,任她指责。可能怕她有过激行为吧,大家都楞了。就在此时,小佳缓缓的走向她,我们下意识的拽了她一下,她推开了我们的手。小佳轻轻地将她的手从床档拿下来,拉着她并肩坐在床旁,替她擦拭脸上的泪珠。也许是因为平日的相处,她不哭了,小佳并没有指责她或讲道理,而是转移话题,看到她情绪稳定后才告诉她术后的注意事项。她配合的点点头,并抱起碗开始喝粥。她的母亲握着我们的手说;谢谢你们了孩子,你们非但不嫌弃她,还处处体贴照顾我们娘俩,很久没有人这么关心我们了。几句简单又质朴的话语,忽然间让我们湿了眼眶。她恢复的很好,一周后该出院了,她却哭了,我们明白她对我们有了不舍,我们何尝不是呢。 “爱”有很多种,有恋人之间甜蜜的爱,有父母与孩子之间关怀的爱,有朋友之间信任的爱,而我们是医患之间的爱!这份爱中包含的更多的是宽容,理解与感同身受。医患之间的爱看似简单又很激动,看似复杂又很质朴。它使我们心灵相通,它可以沉淀一切的烦躁,不安,不满与不幸。它也给了我们勇气,使我们无所畏惧,让我们充满信心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果断前行。
(耳鼻喉科 孙晓颖)
|